智算中心最新盘点:布局加速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全解析
已接近2024年尾,是时候来盘点一下智算中心的最新发展了。从2020年首批智算中心的兴建至今,短短几年间,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已在全国遍地开花,为各行各业提供智能算力支持,成为“东数西算”战略的关键支撑。
然而,随着智算中心的快速扩展,跨区域调度、能源消耗和数据安全等问题也接踵而至——多元化的盈利途径有哪些?跨区域的算力调度如何实现?政策支持和区域经济融合的关系是什么?数据跨区域流动的安全问题如何保障?
接下来,小智将带您一览智算中心的最新布局情况,深度解析它们在实现全国覆盖过程中遇到的痛点与应对策略。
智算中心的发展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全国算力规模要达到300 EFLOPS,智能算力占比需达35%。
截至2024年8月,全国智算中心已超250个,涵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内蒙古等地。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代表的核心区域正在加速智算中心建设,北京计划到2025年实现45 EFLOPS的算力供给,这不仅能够满足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和健康医疗等多元化的场景需求,也将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部分智算中心分布,图片来源:新京智库制图)
智算中心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垂直行业,如金融、制造、医疗等。例如,北京、上海的智算中心提供的实时风险控制与数据分析支持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而在健康医疗方面,智算中心为精准医疗和AI辅助诊断提供了算力支持,极大提升了这些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效率。通过提供行业定制化算力解决方案,智算中心在金融、智能制造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各地产业升级的“加速器”。
智算中心的高密度用电导致了巨大的能源消耗。据统计,当前数据中心的能耗已占全国电力消耗的1.5%,而智算中心的能耗密度远高于传统数据中心。
特别是在东部地区,智算中心的能耗增长正使碳排放压力加剧。尽管西部地区在清洁能源上具备资源优势,但东西部的能源调配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智算中心的绿色低碳发展面临挑战。
东部发达地区对智算中心的算力需求密集,而部分西部地区的需求相对较低,造成了算力供需的不均。根据IDC数据显示,部分西部智算中心的资源闲置率高达40%以上,导致投资和资源的浪费。
智算中心跨区域调度和资源共享的机制尚未健全,如何实现更精准的算力调配,是智算中心未来布局的核心问题。
智算中心的跨区域布局需要保障数据流通的安全性,特别是在金融、医疗等高敏感行业中,数据的合规与安全成为一大挑战。
智算中心在数据跨区域流通时,容易受到传输链路安全、访问控制等多重因素影响,且各区域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标准不一,进一步增加了数据泄漏风险。
在智算中心的布局和运营过程中,面对上述挑战,以下是关键的应对策略和发展方向:
当前智算中心的盈利模式依赖于算力租赁,但这一模式在市场需求波动中难以维持稳定的收入增长。为了实现多元化的盈利途径并提升用户粘性,智算中心应进一步拓展增值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行业定制化增值服务:智算中心可以根据行业需求提供深度的定制化服务。例如,京津冀地区的智算中心正在拓展大数据清洗和AI模型训练优化等增值业务,以满足金融、制造等领域对智能计算的高需求。金融行业可以通过智算中心实现实时风险管理和交易分析,而制造行业则可以通过算力支持进行智能生产、质量控制等应用,从而提升各行业的运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AI算法优化与培训服务:智算中心可以为企业客户提供大模型算法优化与性能调优服务,以应对企业在AI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模型训练、调参等难题。此外,智算中心可以推出AI应用培训课程,帮助企业内部技术团队加速对AI和智能计算的掌握,提高其利用算力资源的效率。
•“算力即服务”(Compute-as-a-Service, CaaS)模式:智算中心可以借鉴云计算中的“按需计费”模式,推出算力即服务,支持企业根据业务波动灵活调整算力配置。企业无需进行高额前期投资,只需按使用量支付费用,减少固定成本。这种CaaS模式通过动态定价和弹性算力管理,不仅提升了智算中心的资源利用率,还增强了企业对智算服务的接受度和依赖性。
“东数西算”战略框架下,区域协同和算力共享至关重要,尤其是实现东部资源密集区和西部能源丰富区的算力互补和共享。以下是具体建议:
•跨区域算力调度平台的建立:智算中心可以建立一个跨区域算力调度平台,实现东、中、西部区域内的算力共享和动态调度。该平台可采用基于AI的动态调度算法,根据任务需求、时间段和网络状况来调配算力。例如,中国移动在京津冀区域推出的“全调度以太网”模型在网络波动时仍能保障高效算力传输,为跨区域调度提供了实践参考。这样的调度平台可以显著提高算力资源的流动性,减少计算资源的浪费。
•建设低延迟的高速传输网络:智算中心的跨区域调度需要高速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网络支持。东西部的智算枢纽间可以构建加密数据通道,确保大数据、模型训练数据的高效流通。例如,北京与乌兰察布、上海与贵州等关键区域节点之间可进一步扩建高速专用网络,以降低传输延迟、提升算力共享效率。同时,智算中心之间的数据互通需保证网络传输的可靠性,以应对不同地区的网络负载波动。
•资源池化和智能化管理:智算中心可以整合不同区域的算力资源,通过资源池化实现不同节点间的智能化算力调配。基于负载均衡算法的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实时调整资源分配,将对延迟要求不高的任务分配至西部地区,而对实时性要求高的任务优先安排在东部区域。这样的资源池化调度可以大大提升资源利用率,确保智算中心的高效运转。
为推动智算中心在全国范围的均衡发展,政策支持和区域经济融合至关重要。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支持智算中心的长效发展:
•跨区域政策激励机制:各级政府可以联合出台跨区域的政策激励机制,支持智算中心的能源使用优化和区域资源整合。对于西部清洁能源丰富地区,政府实施电价补贴和绿色能源采购优惠政策,鼓励智算中心向绿色化转型。东部地区则可借鉴北京的经验,加速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通过税收减免、绿色能源补贴等手段,降低碳排放负担.
•环一线城市的产业园区布局:在环一线城市(如河北、苏州、宁波)设立智算中心,以吸引周边中小企业融入智算产业链。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激励措施,地方政府可以推动中小企业加入智能化转型,实现智算中心对区域经济的有效赋能。例如,北京周边的河北保定市、长三角的苏州,均具备产业园区优势和基础设施,适合承接智算中心建设并带动区域智能化。
在数据跨区域流通中,智算中心应建立多层级的安全防护机制,特别是在金融、医疗等高敏感数据处理方面,可通过分级存储、同态加密、差分隐私等技术手段提升数据隐私保护。
同时,为确保数据流动的合规性,智算中心需加强访问控制和分布式存储的应用,尤其是在西部和环一线区域建设独立的安全数据中心,以应对不同地区的数据安全标准。通过构建严格的数据安全体系和实时监控机制,提升数据合规性与安全性。
智算中心作为智能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将在未来的数字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创新盈利模式、强化区域协同、完善数据安全保护等措施,智算中心将实现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和运营效率,为区域经济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在未来的布局中,智算中心还将继续在各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和区域协同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深圳政府备案的城市数字化服务商,智云算能能够为各行业提供高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未来,智云算能将继续支持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迈向更智能、更环保的新时代。
感谢您的阅读
期待您的互动、反馈📝
让我们共同学习和探讨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咨询与合作:zysn@witcloudnet.com
